對女人不敬的說法人人都聽說過,稱女人為禍水,稱女人為蛇妖,稱女人無見識。我添為其中一員,頗為心涼,甚至於父親還有過一種淡淡的無耐,大抵是我的性格像個男人,為何不背上二兩土變變性。父親的話是好笑的,為什麼一個女人總是依附在男人的身上來衡定做人的尺丈呢?
自古迄今,心智高遠的女人為數不多。從女權社會到男權的統治,達官顯貴也好,文騷墨客也罷,布衣百姓也算。處在各個階層的女人,為著得到一星半點的衰榮,積極諂媚獻好。得寵的,膽子大了起來,大到禍國殃民,小到雞犬不寧;不得寵的女人,小心翼翼,保全存活,怕得是被一桿子打入水底,永世不能翻身。處在世事上的女人,可謂學會了向權勢低頭,向金錢討好,向強勢的男人要一丁點兒的陣容,還為著自己社會地位的低下說是不是要過一個全世界婦女的節日。
節日當然要過,世界需要麵包、玫瑰和和平,女人活在世上不能餓著肚子哺育孩子,沒有玫瑰的芬芳如何嗅得愛情的醉人,和平這一人類永恆的主題豈能本末倒置。節日不單單是燃起蠟燭雙手合十許願祈禱,是一個漫長的追索真理和完善女性自身強勁的過程。從昭君出塞到武王治理天下,不能獨善其身卻在達濟天下;從花木蘭替父出征到秋瑾東渡日本,放棄女兒的嬌貴之身,戎馬於水深火熱;從李清照《思項羽》的婉約氣息到賽金花的獨自零落香暗飄,不以女身之弱而示弱,卻以“爭渡”去驚起一灘鷗鷺。女人的心智,為何那樣遼遠,她們演繹著大智無聲,大道無形的境界。
在社會日漸趨於文明的演進過程中,女性最煩惱的還是在尋求男女平等過程中的落差和偏執。在有些人看來,女人能撐半邊天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,在政壇也不乏女性身影。可是我們不難看到重男輕女的現象仍未完全改觀。從就業問題上看,女性的擇業率遠不及男性,不單單是繁苦的勞作崗位為了保護女性而避之,一些用人單位更是考慮到女性的生育哺育等問題,他們擔憂利益受損而不願意聘用女性。一項全球性的調查指出,仍有四分之一的人相信,女性的工作場所是在家中。調查指出,印度、土耳其、日本、中國、俄羅斯、匈牙利和韓國的人,最可能同意女性不應該工作。令人意外的是,最可能認為女性不應該工作的,反而是18到34歲的年輕人,而非較年長和傳統的世代。
可以看出,女性生存和存活質量在當下又會遭遇新一輪的挫折。女人如何坐在船上不致落水?找一處溫暖的住所偷安,不及覓一座心靈的家園,尋一時短暫的暖涼,還因恆定找一長治久安的良方。到底,女人還是要珍愛自己,求學上進,欲與雄性試比高,需雌性,看雲卷雲舒變幻莫測,心智如風箏,自己的繩兒自己牽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arloesmumta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